 |
旅游资讯 |
|
|
|
|
|
信息来源: 中国旅游报 |
|
发布日期:2011-11-14 |
|
|
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
镇海,一块国防历史绵延不绝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百年来,无数英雄人物在这里风云际会,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而今,新一代的镇海人在东海之滨、招宝山麓建设起了具有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国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了无数省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防空博览园:放飞百年防空梦想
坐落于招宝山麓的中国防空博览园是国内首个系统展示防空知识的国防文化教育工程。该项目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并由国家发改委立项,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为博览园题写园名。2010年1月10日,中国防空博览园在宁波镇海招宝山风景区内奠基。历经一年多紧张建设,于2011年10月29日正式开园。
这个由宁波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和镇海区人民政府共同策划开发建设的项目总投资近2亿元,总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布展建筑面积约1.8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序厅、人防坑道展陈和军事体验区三部分。有别于单纯的“我展你看”的传统博物馆,中国防空博览园除了展览展示外,还专门设立了军事体验区,主要分为海战区、陆战区、空战区、综合体验区等十大体验项目,填补了国内国防教育没有体验娱乐项目的空白。
自2006年起,招宝山景区围绕打造滨海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目标,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成功由城市公园向国家级景区转型。然而由于招宝山区域空间小,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限制,如何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高镇海对外知名度,成为摆在招宝山景区面前的发展难题。经过一系列考察调研,招宝山景区将目光投向位于招宝山山体内的人防坑道。在严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集合“平战结合”理念走出旅游开发新路子——在不影响人防功能的前提下,将人防坑道打造成国防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直接成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的一部分,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9月初,防空博览园基本建成并对外试开放,已接待学校学生、旅游团队等各类游客20万余人次,受到专业人士和广大游客好评。
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叶建国指出,数十年来,镇海人民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片热土上曾发生的海防故事,传播镇海的国防文化。如今,世界已进入“谁取得制空权,谁就能赢得战争”的时代,全民防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防空事关国家存亡、战争胜负、人民安危和社会稳定,关心和支持防空建设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而对于政府和旅游部门而言,这也是推进新时期人防平战结合、提高社会效益、创新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此外,将国防文化融入旅游景区,对于提升镇海、宁波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国防文化: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有专家认为,中国防空博览园作为利用人民防空设施、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军事体验等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知识教育的综合性工程,是将国防、人防教育与红色旅游融于一体,推进新时期人防平战结合、提高社会效益、创新发展模式的探索和有益尝试,填补了我国没有系统开展人民防空知识和技能教育场所的历史空白,创新了新形势下普及和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对于提高全社会国防意识、营造全民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镇海区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后镇海将以中国防空博览园为重点,每年举办有主题、有特色的军事体验节活动,通过实践、体验、观赏等各类形式,普及和宣传国防教育,做强做大镇海国防文化旅游品牌。
据介绍,除了中国防空博览园,镇海还有丰富的海防文化和军事旅游资源。如现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海防历史纪念馆,其基本陈列以镇海军民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史迹为主要内容,是介绍镇海口海防历史和海防遗址的专题纪念馆。此外,还有被誉为“中国的海上长城”的镇海古海塘,在中法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威远城,同样在中法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且是东南沿海保存最完整的古炮台之一的安远炮台……
近年来,镇海区旅游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围绕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帮文化三大核心,对全区社会、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其中通过整合海防馆、中国防空博览园、威远城、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安远炮台、吴公纪功碑亭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海防体验旅游基地,做大海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镇海还加快了沿江景观和客运码头的改造提升,引进了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加强了仿宋神舟、航济艇的旅游元素开发利用。镇海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化底蕴,呈现出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共生共进的发展势头。 |
|
|
|
|